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颈椎性眩晕怎么治

2025.09.15 22:25

颈椎性眩晕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手法调整纠正关节错位、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颈部负担、中医针灸促进气血通畅。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或松弛肌肉药物,减轻椎动脉压迫引起的眩晕。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配合营养神经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眩晕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止晕药物,但长期依赖可能掩盖病情进展。

2.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超短波或超声波治疗能促进颈部深层组织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血管的压迫。热敷配合低频电刺激可放松僵硬的颈肩肌肉,但需避免高温烫伤。牵引治疗适用于椎间隙狭窄者,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控制力度。

3.手法调整纠正关节错位:专业正骨医师通过触诊定位颈椎小关节紊乱,采用旋转复位或侧扳手法恢复解剖位置。操作前需排除骨质疏松等禁忌症,动作需轻柔避免暴力扭转。部分患者复位后需佩戴颈托短期固定。

4.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颈部负担: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伏案工作,每30分钟做颈部后仰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颈椎枕,保持头部与躯干轴线一致。游泳或放风筝等仰头运动有助于强化颈部后方肌群。

5.中医针灸促进气血通畅:选取风池、颈百劳等穴位针刺,配合艾灸大椎穴温通督脉。针刀疗法可松解颈部筋膜粘连点,需注意消毒规范。部分患者眩晕与肝胆经气机失调相关,可加用太冲等远端配穴。

眩晕发作期间避免突然转头或快速起立,防止跌倒引发二次伤害。影像学检查显示椎动脉严重狭窄者需谨慎选择手法治疗。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定期进行颈部肌力训练,增强颈椎稳定性。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