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介水传染病有哪些

2025.09.25 16:46

介水传染病是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污染水源传播的疾病,主要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这类疾病病原体通过粪便、污水等进入水体,若未经有效处理,易引发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多样,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会导致剧烈腹泻和脱水,严重时可致命;伤寒沙门氏菌引发的伤寒表现为持续高热和肠道损伤;痢疾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均以腹痛、脓血便为特征。甲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损伤肝脏功能。钩端螺旋体病由接触疫水感染,可能引发黄疸或肾衰竭。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也可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导致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

预防介水传染病需注重水源保护与个人卫生。确保饮用水经煮沸或消毒处理,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体。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水渗入水源。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公共卫生部门需定期监测水质,完善供水设施,并在疫情暴发时迅速采取隔离与消毒措施。通过综合防控,可有效降低介水传染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