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介水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2025.09.25 16:46

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水或接触受污染水体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病原体通过水源进入人体,易引发群体性感染,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风险更高。这类疾病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例如霍乱、伤寒和甲型肝炎等。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与水源污染密切相关。污染源可能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农业径流。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较长,且难以通过肉眼辨别水质是否安全。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被污染水域的水产品均可导致感染。症状多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消化道或全身性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由于水源是公共资源,一旦污染易造成大规模暴发,尤其在洪涝灾害后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介水传染病需注重水源保护与水质处理。确保饮用水经过煮沸或消毒,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水体。相关部门应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处理污染事件。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在灾害或疫情高发期,需提高警惕,采取集体防护措施,如临时供水消毒或分发安全饮用水。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降低介水传染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