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石膏综合征

2025.07.29 15:21

石膏综合征是指在骨折或其他医疗情况下,使用石膏固定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这种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感觉异常以及血液循环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神经损伤或血栓形成等问题。

在临床上,石膏综合征的发生与石膏的包裹方式、固定时间的长短以及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石膏的作用是为了稳定骨折部位,促进愈合,但如果石膏过紧或固定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发肿胀和疼痛。患者在接受石膏固定后,应该定期检查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观察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如果发现肢体出现明显的肿胀、发紫或感觉丧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石膏固定后,肢体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长期不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在使用石膏固定时,需注意一些事项以减少石膏综合征的风险。首先,石膏的包裹应适度,确保既能固定骨折,又不至于过于紧绷。其次,定期检查固定部位的情况,特别是在石膏固定后的前几天,肢体肿胀的可能性较大,需特别关注。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保持良好的饮食和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在石膏拆除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二次损伤。石膏综合征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