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石膏综合征常发生于哪个部位

2025.07.30 15:59

石膏综合征常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和上肢的石膏固定部位。此症状通常出现在骨折后,医生为了固定骨折部位而使用石膏,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在石膏固定后,局部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压迫,导致缺血现象的出现。缺血会引起肢体疼痛、肿胀和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和神经的损伤。石膏综合征的发生与石膏的包扎方式、固定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体的生理特征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肢体肿胀或活动受限的情况下,石膏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剧,增加发生综合征的风险。医生在施加石膏时需要特别注意包扎的松紧程度,确保不会对血液循环造成过大的影响。患者在石膏固定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在预防石膏综合征方面,注意事项不可忽视。首先,患者在石膏固定后,应保持固定部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因潮湿导致的感染。其次,定期检查肢体的温度、颜色和感觉变化,若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加剧或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调整石膏的松紧,甚至在必要时进行拆除。适当的肢体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在固定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对于长期固定的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也是必要的,以恢复肢体的功能和力量。石膏综合征的预防和管理需要患者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确保在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