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肝吸虫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27 08:30

肝吸虫感染主要由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接触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不良卫生习惯以及中间宿主螺类传播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囊蚴在人体肠道孵化并迁移至肝胆管寄生。彻底煮熟鱼虾可灭活囊蚴,避免生腌、醉虾等烹饪方式。

2.接触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肝吸虫虫卵通过粪便污染水体,直接接触或饮用未消毒的水可能导致感染。煮沸饮用水、避免在疫区水域嬉戏或劳作可降低风险。

3.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切配生鱼虾的刀具、砧板未彻底清洁,污染其他熟食或凉拌菜。处理生食后需用沸水或消毒剂清洁厨具,生熟食材分开存放。

4.不良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啃咬指甲等行为可能误食虫卵。保持手部清洁,尤其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后需彻底清洗。

5.中间宿主螺类传播:肝吸虫幼虫需在螺体内发育,误食附有幼虫的螺或污染的水生植物可能感染。避免生食螺类及水生植物,加强水体螺类防控。

肝吸虫病流行与饮食习惯、环境卫生密切相关,早期症状隐匿,易导致慢性肝胆病变。预防需结合饮食管理、水源净化及个人防护,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或影像学诊断,早期驱虫治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