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常规检查中哪些指标判断为猩红热

2025.09.25 16:46

猩红热的血常规检查主要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辅助诊断。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血常规可反映细菌感染的特征性变化。

猩红热患者的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通常超过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可达80%以上,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也可能升高,进一步支持炎症反应。部分病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尤其在恢复期。若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异常淋巴细胞,需警惕并发症或其他合并感染。链球菌感染后2-3周可能检测到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上升,但该指标不属于血常规范畴,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认。

血常规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单纯依赖血常规无法确诊猩红热,需通过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明确病原体。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血象变化,评估疗效及并发症风险。若白细胞持续升高或出现核左移,可能提示感染未控制或存在化脓性并发症。儿童患者需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风疹鉴别,避免误诊。抗生素治疗有效后,血常规指标通常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