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降低抗结核药的副作用

2025.09.25 16:46

合理用药与科学管理是降低抗结核药副作用的关键。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辅助药物干预及严密监测,可有效减少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确保治疗效果。

抗结核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等。为减轻这些影响,临床中需根据患者体重、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利福平、异烟肼等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对于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药或联用护胃药物。维生素B6可预防周围神经炎,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或糖尿病患者。新型抗结核药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需严格遵循适应症。治疗期间应动态监测血常规、尿酸等指标,及时发现骨髓抑制或痛风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方面,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中断治疗,以免诱发耐药性。服药期间禁酒,减少肝脏负担。出现皮疹、黄疸或严重头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合并其他疾病时,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会降低避孕药效。营养支持同样重要,高蛋白饮食有助于修复肝细胞,适量饮水可促进药物代谢。通过医患配合与规范管理,多数副作用可控,最终实现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