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有什么临床表现

2025.09.15 22:25

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与压痛、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畸形与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与压痛:骨折后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疼痛感明显且集中,触碰或移动患处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和部位有关,开放性骨折可能伴随剧烈锐痛,而稳定性骨折多为钝痛。压痛点在骨折线附近最显著,是临床初步判断骨折的重要依据。

2.肿胀与瘀斑:骨折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局部迅速肿胀并伴随皮下淤血。肿胀程度与骨折严重性相关,严重时可能压迫神经血管。瘀斑初期呈青紫色,随时间逐渐变为黄绿色,提示出血吸收过程。

3.功能障碍:骨折后骨骼失去支撑或连接作用,患肢活动受限。上肢骨折可能影响抓握或抬举,下肢骨折导致站立或行走困难。关节附近骨折常伴随关节活动障碍,肌肉因疼痛反射性痉挛进一步加重功能丧失。

4.畸形与异常活动:完全性骨折可能导致患肢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与健侧对比明显。骨折断端移位时,非关节处可能出现异常活动,如长骨骨折处出现不正常的弯曲或摆动,提示骨骼连续性中断。

5.骨擦音或骨擦感:移动骨折断端时,粗糙的骨面相互摩擦产生骨擦音,触诊时可感知骨擦感。此表现是骨折的特异性体征,但检查可能加重损伤,需谨慎操作。

骨折后需避免随意移动患肢,防止二次损伤。及时固定并就医,根据影像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康复期遵循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锻炼。饮食需补充钙质和蛋白质,促进骨骼愈合。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