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静脉窦血栓如何治疗

2025.09.11 19:34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降颅压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阻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促进血管再通。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是常用药物,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部分患者需长期抗凝以预防复发,疗程通常为3至12个月。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病情危重或抗凝无效的患者,通过药物直接溶解血栓。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常用药物,可通过静脉或导管局部给药。溶栓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症,避免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后仍需抗凝维持,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3.降颅压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常导致颅内压增高,需采取措施降低颅压。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可快速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和视乳头水肿。部分患者需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严重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降颅压治疗需动态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过度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

4.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如控制癫痫发作、缓解头痛、预防感染等。抗癫痫药物用于有癫痫发作的患者,镇痛药可改善头痛症状。卧床期间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对症治疗需个体化调整,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

5.手术治疗:少数患者因血栓范围大或合并出血需手术治疗,包括静脉窦取栓术、血管成形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可迅速解除静脉回流障碍,挽救生命。术后仍需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复发。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患者耐受性。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血栓溶解情况,长期随访预防复发。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