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什么疾病会盗汗

2025.08.28 15:54

夜间出汗异常增多,医学上称为盗汗,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结核病、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常伴随盗汗;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也会导致类似症状。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盗汗现象,需引起警惕。

盗汗的发生机制与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干扰下丘脑体温调节;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因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加速基础代谢率,促使出汗增多。恶性肿瘤引起的盗汗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或代谢产物有关。部分患者夜间低血糖发作时,交感神经兴奋同样会导致出汗增多。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障碍、抑郁症也可能表现为睡眠中出汗,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出现盗汗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建议记录出汗频率、伴随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等及持续时间,为诊断提供依据。血液检查可筛查感染、内分泌异常或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结核病灶或恶性肿瘤。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症状,更年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长期夜间出汗需警惕慢性疾病,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同时保持卧室通风,选择透气寝具,有助于缓解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