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盗汗是一种什么疾病

2025.08.28 15:54

盗汗是指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大量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属于异常排汗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夜间出汗程度远超环境温度所需,常伴随潮热、心悸等不适,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病因。

盗汗的发生机制复杂,常见于结核病、淋巴瘤等感染性或肿瘤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激活导致代谢亢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激素变化也会扰乱体温调节中枢。部分抗抑郁药、退烧药可能干扰下丘脑功能,引发多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因缺氧应激反应,同样会出现盗汗。中医则认为与阴虚火旺、营卫不和相关,体内阴阳失衡导致津液外泄。

发现盗汗需记录发作频率、伴随症状及用药史,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穿着过厚或高温环境睡眠,睡前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长期盗汗未干预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肿瘤性疾病延误诊治会加重病情。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胸部影像学等,结核菌素试验对感染性病因有重要价值。更年期女性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如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