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如何预防中耳炎发生

2025.05.26 20:21

预防中耳炎发生需保持耳部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远离二手烟、定期清洁耳道。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耳部干燥:中耳炎的发生与耳部潮湿环境密切相关,游泳或洗澡后应及时用干净毛巾擦干外耳道,避免水分滞留。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增加感染风险。使用吹风机低温档位轻柔吹干耳周区域也是可行方法,但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耳道内不建议频繁使用棉签清理,以免破坏皮肤屏障。

2.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涕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炎症。正确方法是单侧交替轻擤,减少压力传导。感冒或鼻炎发作期间更需注意,可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稀释分泌物。儿童因咽鼓管结构较平直,更需避免捏鼻鼓气等动作。

3.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易蔓延至中耳,需尽早用药控制。出现鼻塞、咽痛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缩短病程。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规律使用抗组胺药,减少黏膜水肿对咽鼓管的压迫。

4.远离二手烟: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咽鼓管黏膜,导致纤毛运动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受阻。长期暴露还可能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细菌定植风险。家庭成员吸烟者需在室外完成,孕妇及儿童尤其需规避三手烟残留环境。

5.定期清洁耳道:外耳道耵聍过多可能阻塞耳道,形成潮湿密闭空间,需每3-6个月由专业医师使用耳镜和器械清理。自行掏耳易造成皮肤破损或耵聍栓塞,反增感染概率。油性耵聍体质者可定期滴注碳酸氢钠溶液软化分泌物。

中耳炎的预防需结合生活习惯调整与疾病管理,尤其关注咽鼓管功能维护。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完善,需加强喂养姿势调整以防乳汁逆流。成人反复发作需排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必要时行声导抗检查评估中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