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临床上怎么确诊脑梗死

2025.09.30 16:08

确诊脑梗死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其中头颅CT或MRI是诊断的金标准。

脑梗死的临床诊断通常从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开始。患者可能出现突发偏瘫、言语障碍、视觉异常或意识障碍等典型症状。医生会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如肌力、反射、感觉及共济运动等。影像学检查是关键步骤,头颅CT在发病早期可排除脑出血,24-48小时后可能显示低密度梗死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在发病数分钟内检出缺血病灶,敏感度更高。血管检查如颈动脉超声、CTA或MRA可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用于评估危险因素。

诊断时需注意与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颅内占位性病变鉴别。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表现不典型,需提高警惕。影像学检查需及时,避免延误治疗时间窗。对于疑似心源性栓塞者,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前需评估禁忌证,如溶栓需排除出血倾向。动态随访影像及神经功能变化对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