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应该怎样治疗焦虑性的失眠症

2025.08.11 14:17

焦虑性失眠症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睡眠、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或冥想、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寻求专业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睡眠:固定每日入睡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建立生物钟稳定性,避免白天补觉打乱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床铺仅用于睡眠而非娱乐或工作。连续坚持4周以上可显著改善入睡困难。

2.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或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通过交替紧绷与松弛肌肉群降低躯体紧张度。正念冥想专注于呼吸或躯体感知能减少睡前思维反刍。每日练习20分钟,持续2个月可降低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

3.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咖啡因半衰期约5小时,午后饮用易导致入睡延迟。酒精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破坏睡眠后半段结构,增加早醒风险。建议每日咖啡因不超过200mg且限于上午摄入,戒断睡前饮酒习惯。

4.寻求专业心理疏导缓解焦虑: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修正对失眠的灾难化思维,阻断失眠-焦虑恶性循环。暴露疗法逐步减少安全行为如反复查看时间,建立对失眠的耐受性。一般需要8-12次系统干预。

5.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发作期,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非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需严格按处方剂量服用,避免与酒精同服。中成药如酸枣仁汤需辨证使用,防止自行长期依赖。

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出现心悸或持续头痛应及时复诊。避免突然停用已长期服用的药物,减药过程需逐步进行。日常记录睡眠日志有助于评估干预效果,但不必过度关注单次睡眠时长。合并躯体疾病时需优先控制基础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