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膀胱小梁形成超声描述

2025.07.22 14:34

膀胱小梁形成是膀胱壁肌肉代偿性增厚的一种表现,常见于长期下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呈网格状或小梁样改变,提示膀胱逼尿肌为克服排尿阻力出现的适应性结构重塑。

超声影像特征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或局灶性凹凸不平,黏膜面呈波浪状突起。纵切面可见交错排列的肌束形成条索状高回声,横切面显示蜂窝样改变,小梁间可见形成假性憩室。彩色多普勒显示增厚肌束内血流信号可增强。需注意与膀胱肿瘤的鉴别:小梁形成呈对称性分布,基底宽、表面光滑,而肿瘤多呈局限性隆起,血流分布紊乱。长期存在的小梁化膀胱可能伴随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增加等继发改变。

检查前需适度充盈膀胱,过度充盈可能掩盖小梁结构。经腹超声探头频率建议3.5-5MHz,必要时结合经直肠或会阴部扫查提高分辨率。需系统评估前列腺、尿道等下游尿路情况,明确梗阻病因。神经源性膀胱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随访中若发现小梁间憩室增大、壁厚度突然改变,需警惕继发感染或肿瘤性病变。报告应详细描述小梁分布范围、憩室大小及残余尿量,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