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类传染病有哪些

2025.08.27 08:31

乙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猩红热。具体分析如下: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乙型和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部分类型可通过粪-口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安全性行为。

2.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其他器官。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咯血、低热和盗汗。通过飞沫传播,易在密集人群中扩散。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卡介苗接种可降低感染风险。

3.梅毒: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病程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初期表现为硬下疳,后期可侵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母婴垂直传染。规范使用青霉素治疗有效,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是重要预防手段。

4.淋病: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侵袭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可致结膜炎。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安全性行为和及时治疗可减少传播风险。

5.猩红热: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和全身弥漫性红疹。通过飞沫传播,青霉素治疗有效。隔离患者和加强个人卫生可降低发病率。

诊断乙类传染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时上报疾控部门。治疗应遵循规范方案,避免滥用药物。接触者需做好防护,高危人群定期筛查。保持环境卫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