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怎样治疗跟腱炎

2025.09.15 22:25

跟腱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包括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局部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穿戴支具减轻跟腱张力、规范进行拉伸与力量训练、必要时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步跳跃等运动,减少跟腱反复牵拉。长期慢性炎症者需调整日常活动强度,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期间可尝试低冲击运动如游泳,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减轻负荷。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以无痛为原则,防止症状反复。

2.局部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冰敷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炎症渗出。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持续3-5天。注意避免皮肤冻伤,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后配合轻柔按摩,加速淤血消散。慢性期可改用热敷改善局部代谢,但急性肿胀禁用。

3.穿戴支具减轻跟腱张力:选择足跟垫或夜间固定支具,抬高脚跟降低跟腱压力。功能性贴扎也可提供临时支撑,纠正运动时发力偏差。严重者需定制矫形鞋垫,调整步态分布力。支具使用需结合康复进度,避免长期依赖导致肌肉萎缩。

4.规范进行拉伸与力量训练: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是关键,如台阶悬踵练习。每日3组,每组15次,缓慢下放脚跟至低于台阶平面。配合坐姿弹力带勾脚、踮脚等动作增强肌力。拉伸需保持30秒以上,重点放松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改善跟腱弹性。

5.必要时采用药物或物理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短期控制疼痛,但不可超过两周。超声或冲击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适用于顽固性病例。局部封闭注射需谨慎,反复操作可能增加断裂风险。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生活者,需评估手术松解或清创必要性。

治疗期间需监测疼痛变化,避免自行加大训练强度。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鞋,减少足部扭转。控制体重以降低下肢负荷,高血糖患者需同步管理原发病。症状持续超过6周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足踝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