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后交叉韧带损伤核磁有哪些表现

2025.09.15 22:25

后交叉韧带损伤核磁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信号增高、韧带形态不规则或增粗、胫骨后移征象、关节腔积液或积血、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或侧副韧带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韧带连续性中断或信号增高:核磁影像显示后交叉韧带正常低信号纤维出现部分或完全断裂,损伤区域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提示局部水肿或出血。急性期损伤周围可见片状高信号影,慢性损伤可能出现韧带松弛或瘢痕形成。

2.韧带形态不规则或增粗:损伤后韧带失去正常条索状形态,表现为局部膨大、扭曲或边缘模糊。慢性损伤可因纤维增生导致韧带整体增粗,部分病例可见韧带钙化或黏液样变性。

3.胫骨后移征象: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失去限制作用,核磁失状位显示胫骨平台相对于股骨髁向后移位超过5毫米。动态应力位成像可进一步明确关节不稳程度,常伴随后关节囊松弛。

4.关节腔积液或积血:急性损伤后关节腔内出现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液性暗区,出血时T1加权像可见分层或液平。慢性期积液量减少,但滑膜增生可能导致信号混杂。

5.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或侧副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常伴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表现为半月板内线状高信号延伸至关节面。侧副韧带损伤可见韧带周围水肿或部分纤维断裂,严重者出现骨挫伤或撕脱骨折。

核磁检查需结合临床查体,避免单纯依赖影像判断损伤程度。扫描时应采用高分辨率序列,薄层扫描有助于显示细微病变。急性期检查可能因疼痛导致体位受限,必要时需镇痛后复查。报告需明确描述韧带损伤分级及伴随病变,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