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脊髓炎恢复期的症状

2025.09.11 19:33

脊髓炎恢复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逐渐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活动变化、肌肉萎缩。具体分析如下:

1.感觉异常:脊髓炎恢复期常见肢体麻木、刺痛或烧灼感,与神经传导功能部分修复有关。受损神经纤维再生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放电,导致触觉过敏或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出现束带感,表现为躯干紧束样不适。症状多呈不对称分布,与炎症累及范围相关。

2.运动功能逐渐改善:初期肌力下降后,随髓鞘修复可出现缓慢肌力恢复。近端肌肉恢复常早于远端,精细动作恢复较慢。部分患者遗留轻瘫或步态不稳,与锥体束损伤程度相关。主动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代偿,但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见排尿困难、便秘或汗液分泌异常。脊髓休克期过后可能出现反射性排尿,但膀胱容量感知障碍易导致尿潴留。肠道蠕动减弱与骶髓神经调节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4.反射活动变化:初期腱反射减弱后逐渐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典型表现。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提示锥体束未完全修复。腹壁反射恢复较晚,与脊髓传导束再生速度相关。

5.肌肉萎缩:长期制动或神经营养障碍导致肌肉体积减小,以瘫痪肢体为著。失神经性萎缩多伴有肌纤维震颤,后期可形成纤维化粘连。早期电刺激及被动活动可延缓萎缩进程。

恢复期间需监测感觉障碍范围变化,避免烫伤或压疮。定期评估排尿功能,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防止关节挛缩。营养支持应保证蛋白质摄入,促进神经修复。出现痉挛加重或新发疼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