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5.08.11 14:17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单侧面部肌肉瘫痪、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向健侧、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具体分析如下:

1.突发性单侧面部肌肉瘫痪: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突然失去运动功能,导致表情动作受限,如无法皱眉、鼓腮或吹口哨。瘫痪范围包括整个半侧面部,与中枢性面瘫仅累及下半部不同。肌肉无力程度可从轻度活动障碍到完全瘫痪,常伴有面部松弛感。

2.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由于额肌受累,患侧前额部无法形成正常皱纹,表现为额部皮肤平滑。这一体征是区分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关键,后者因额肌受双侧神经支配,额纹通常保留。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眉毛下垂。

3.眼睑闭合不全:患侧眼轮匝肌麻痹导致闭眼困难,表现为睑裂无法完全闭合,露出部分巩膜。长期暴露可能引发结膜干燥、角膜溃疡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出现贝尔现象,即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

4.口角歪斜向健侧:患侧口轮匝肌及颊肌无力,使口角被健侧肌肉牵拉,静止时可见明显歪斜。进食时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饮水可能从口角漏出。微笑或咧嘴时歪斜加重。

5.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由于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松弛,鼻翼至口角间的自然沟纹减弱或平坦,面部轮廓对称性破坏。这一表现与中枢性面瘫的鼻唇沟保留形成对比。

周围性面瘫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避免误诊。急性期应保护角膜,避免暴露性角膜炎。恢复期可结合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若伴随耳痛、皮疹或其他颅神经症状,需进一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