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025.08.11 14:18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以降低再出血风险、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血压以降低再出血风险: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可能加重出血,需通过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静脉注射制剂,目标是将收缩压降至安全水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血压管理需个体化,结合基础疾病和出血部位调整方案。

2.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周围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常见问题,需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或高渗盐水。抬高床头、保持气道通畅也有助于降低颅内压。严重时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去骨瓣减压术。

3.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确保呼吸、心率、血氧等基本生命指标正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监测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避免缺氧或低血压加重脑损伤。

4.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需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定期翻身避免压疮。

5.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大量出血、脑疝风险高或特定部位出血,需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微创穿刺引流等,需根据病情和影像结果决定。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谨慎使用止血药物。康复阶段尽早介入功能训练,减少后遗症。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