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孕妇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025.05.07 10:03

孕妇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预防感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止血:产后出血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控制出血源,避免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或器官衰竭。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按摩子宫促进收缩、使用宫缩药物、压迫止血或手术干预。及时有效的止血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产妇安全。

2.补充血容量:大量失血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需立即静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以维持有效循环。补液速度和量需根据出血量及生命体征调整,避免过度扩容或容量不足,确保组织灌注和氧供。

3.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可能引发凝血机制紊乱,需及时检测凝血功能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针对性纠正凝血异常可减少持续出血风险,改善预后。

4.预防感染:出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需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伤口护理和环境卫生管理,降低感染发生率。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观察血压、心率、尿量、意识状态等指标,评估出血量和治疗效果。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休克或器官功能损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产后出血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综合评估病情并个体化处理,以最大限度降低不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