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跗骨底部痛有什么治疗方法

2025.09.15 22:25

跗骨底部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减少局部压力、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穿戴矫形鞋垫改善足弓支撑、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炎症反应、局部针灸推拿促进血液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1.休息制动减少局部压力:急性期需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必要时使用拐杖分担负重。制动能降低跗骨关节摩擦,防止软组织进一步损伤。选择软底鞋或足跟垫可分散压力,夜间可用绷带固定足部中立位。

2.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间歇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缓解红肿热痛。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块,防止冻伤。慢性期可改用热敷促进代谢。

3.穿戴矫形鞋垫改善足弓支撑:定制足弓垫可纠正扁平足或高弓足引发的力学失衡。鞋垫需贴合足底曲线,分散跗骨区域压力。硬质支撑垫适用于韧带松弛,软质缓冲垫适合关节炎患者。

4.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炎症反应:短期使用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减轻无菌性炎症,缓解疼痛。需餐后服用以保护胃黏膜,疗程不超过7天。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避免与其他抗炎药联用。

5.局部针灸推拿促进血液循环:针刺阳陵泉、悬钟等穴位可松解筋膜粘连,推拿手法需沿足少阳经揉按。操作前排除骨折风险,力度以酸胀为度,每周2-3次,配合红外线照射效果更佳。

治疗期间需监测疼痛变化,若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强力按摩或过度依赖止痛药物,长期未愈需排查痛风、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康复阶段逐步增加足部肌力训练,如毛巾抓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