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基底部骨折怎么治疗

2025.07.23 08:37

基底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和消肿、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基底部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较好时可采用石膏固定。石膏需覆盖骨折部位及邻近关节,保持固定4-6周。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防止石膏过紧导致压迫。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避免僵硬。保守治疗适用于儿童或老年人等手术风险较高的人群。

2.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移位明显或不稳定的基底部骨折需手术复位并采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固定。手术可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提供稳定支撑。术后需配合外固定保护,避免过早负重。内固定器材一般无需取出,除非出现排异反应或影响功能。手术治疗的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功能恢复较好。

3.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和消肿:骨折初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肿胀,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镇痛药。中药外敷或内服也可促进消肿散瘀。药物需在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或副作用。药物治疗需结合其他方法,不能单独促进骨折愈合。用药期间需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4.康复训练恢复功能:骨折愈合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训练和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康复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计划,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二次损伤。坚持康复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重需及时调整方案。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对位和愈合进度。复查频率根据病情而定,一般2-4周一次。发现愈合延迟或移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愈合后仍需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复查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饮食应均衡营养,适当补充钙质和蛋白质。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受伤。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疼痛、肿胀加重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或过早负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