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黄体酮针用于治疗结石的理论依据

2025.07.02 16:15

黄体酮针用于治疗结石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其舒张平滑肌和抑制输尿管收缩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黄体酮作为一种孕激素,不仅参与生殖系统调节,还能通过降低输尿管张力减少痉挛性疼痛,从而缓解结石移动过程中的梗阻症状。这一机制使其在特定情况下成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黄体酮针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环节调节。黄体酮可直接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细胞,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和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减少肌肉收缩频率和强度。黄体酮可能通过调节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输尿管黏膜水肿,进一步改善尿液通过性。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黄体酮辅助治疗后,结石排出时间缩短,肾绞痛发作频率降低。其疗效受结石大小、位置及个体差异影响,通常需结合饮水、运动等基础治疗。

使用黄体酮针治疗结石需严格评估适应症与禁忌症。妊娠期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治疗期间需监测不良反应,如头晕、乳房胀痛等,长期使用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黄体酮针并非结石一线疗法,仅作为辅助手段,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排石药物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综合方案。影像学随访结石位置变化至关重要,无效时需及时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