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脉濡是怎么引起的

2025.08.29 16:42

中医脉濡多因气血不足、湿邪内阻或脾胃虚弱引起。濡脉表现为浮而细软,轻按可得,重按不显,常见于虚证或湿证患者,反映体内正气不足或水湿停滞的病理状态。

气血不足是导致脉濡的常见原因。长期劳累、久病体虚或营养不良会损耗气血,使脉道失于充盈,呈现濡软无力之象。湿邪内阻亦可引发濡脉,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阻滞气机,使脉象浮软而沉取不显。脾胃虚弱者运化功能减退,水谷精微难以化生为气血,不仅脉象濡弱,还常伴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症状。部分阳虚患者因阳气不振,推动无力,脉象亦可能呈现濡软特征。

辨别脉濡需结合整体症状综合分析。单纯脉濡不可贸然断为虚证或湿证,需观察舌苔是否厚腻、有无水肿、乏力等伴随表现。治疗上,气血不足者宜补益气血,选用归脾汤等方剂;湿邪内阻需健脾化湿,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可辨证使用。饮食需避免生冷油腻,以免加重脾胃负担。脉濡若突然出现于外感病初期,可能为邪在表,需与浮脉鉴别。长期脉濡不愈者应排查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时干预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