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脉濡是怎么引起的

2025.06.23 17:35

中医脉濡多因气血不足、湿邪困阻、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导致脉道失充,濡脉表现为细软无力。多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或失血过多,需调补气血,选用黄芪、当归等药材,配合饮食调养。

2.湿邪困阻:湿浊内停阻滞气机,脉象濡缓沉细。常见于湿气重或居住环境潮湿,宜健脾祛湿,可用茯苓、白术等,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3.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布,脉濡而弱。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应温补脾胃,选用党参、山药,少食多餐以减轻负担。

4.情志失调:忧思过度伤及心脾,气血运行不畅而脉濡。需疏肝解郁,配合柴胡、香附等药材,保持情绪平稳,适当运动调节情志。

5.久病体虚:慢性疾病耗伤正气,脉濡无力。多见于长期患病或年老体衰,需缓慢调补,选用人参、熟地黄等,避免过度劳累。

脉濡的形成与体质、环境、情志等多方面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施治。调理过程中需注重整体平衡,避免单一因素影响判断,逐步恢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