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崩漏下血是怎么引起的

2025.04.16 11:04

崩漏下血多因气虚不摄、血热妄行、瘀血阻滞、肾虚不固、脾虚失统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气虚不摄:气虚导致固摄功能减弱,血液失去约束而外溢。常见于久病体弱或过度劳累者,气不足则血失统摄,表现为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大量出血,血色淡红质稀,伴有乏力、气短等症状。

2.血热妄行:体内热邪炽盛,迫血妄行而溢出脉外。实热多因外感邪热或情志化火,虚热常由阴虚内热所致,血色鲜红质稠,可伴口干、烦躁、舌红等热象表现。

3.瘀血阻滞:瘀血内停阻碍新血归经,血不循常道而外溢。多因气滞、寒凝或外伤导致,血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刺痛、经行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4.肾虚不固:肾气亏虚或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而经血失控。多见于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者,表现为经期紊乱、量多或淋漓,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

5.脾虚失统:脾主统血,脾气虚弱则血失统摄而下溢。常见于饮食不节或思虑伤脾者,血色淡红质稀,伴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脾虚证候。

崩漏下血的病机复杂,临床需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采用补气、清热、化瘀、益肾、健脾等治法,同时注重调摄情志与生活习惯以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