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什么叫做崩漏下血

2025.04.07 08:43

崩漏下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女性在非月经期间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现象。这种出血通常表现为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大量出血,可能伴有血块,严重时会导致贫血、虚弱等症状。崩漏下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症,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有关,需及时诊治以避免病情加重。

崩漏下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认为,崩漏下血多因脾虚、肾虚、血热或血瘀等因素导致。脾虚则统血无力,肾虚则固摄失职,血热则迫血妄行,血瘀则阻滞经脉,均可引发崩漏。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临床上,崩漏下血可分为崩中和漏下两种类型:崩中表现为突然大量出血,漏下则为经血淋漓不尽。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病因辨证施治,常用方法包括补气摄血、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

在应对崩漏下血时,需注意多方面事项。首先,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其次,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以预防贫血。患者需定期就医,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药物。对于病情较重或长期未愈者,应及时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体质,预防崩漏下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