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血罐拔出的血块是什么原因

2025.09.01 17:10

拔罐后出现的血块主要是由于负压作用下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后在罐内凝固形成的。这种现象在传统医学中称为瘀血外排,现代医学解释为皮下微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在组织液作用下发生凝结。

拔罐时产生的负压会使皮肤及浅层肌肉组织被吸入罐内,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血液从血管溢出后,由于脱离了循环系统,凝血机制立即启动形成凝块。血块的颜色和质地能反映身体状况:暗紫色粘稠血块常提示局部循环较差,鲜红色稀薄血块则可能是新鲜出血。某些特殊体质或服用抗凝药物者,可能出现更大量的血块或皮下出血斑。传统医学认为这种出痧现象有助于疏通经络,但现代医学强调要控制负压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损伤。

进行拔罐操作前需确认无出血性疾病或皮肤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者应避免此类疗法。血罐后出现较大血块或持续渗血时,应立即消毒压迫止血。拔罐部位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防止寒湿入侵。血块自然吸收期间不要强行剥离,观察是否伴随肿胀疼痛等异常反应。重复拔罐需间隔3-5天,待上次淤血完全消散。特殊人群如孕妇、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等需谨慎选择拔罐部位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