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血罐拔出血块是什么

2025.07.09 08:32

拔出血罐中的血块是拔罐疗法中常见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负压作用下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后在罐内凝结形成的暗红色或紫黑色凝块。这种现象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瘀血外排,认为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血块的形成与拔罐的负压强度、操作时间以及个人体质密切相关。负压作用下,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血液渗出后在罐内逐渐凝结。颜色深浅往往反映局部血液循环状态,暗红色或紫黑色血块通常提示局部存在气血瘀滞。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可控的局部出血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促进组织修复。操作时需根据个体耐受度调整负压强度,时间控制在5-15分钟为宜,皮肤敏感者应缩短时间。某些特殊体质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较大量出血,需特别注意。

进行拔罐治疗前需确认无出血性疾病、严重皮肤病或局部感染。操作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保持创口清洁干燥。出现水泡或异常出血应立即消毒处理,必要时就医。孕妇腰骶部、心脏投影区禁止拔罐,糖尿病患者慎用以防感染。血块颜色深浅不能直接等同于疾病严重程度,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综合判断。重复拔罐需间隔3-5天,待皮肤恢复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