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出血有哪些原因导致

2025.04.28 17:44

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分娩后子宫肌纤维收缩不良会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窦无法有效闭合,进而引发大量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可增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的风险,削弱收缩能力。使用过多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也可能抑制子宫正常收缩。及时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等措施有助于改善收缩功能,减少出血量。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或胎盘部分残留均可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未能及时完全剥离会使子宫无法有效收缩,开放的血窦持续出血。胎盘植入时,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强行剥离可能造成严重出血。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手取胎盘、清宫术或手术干预,必要时需切除子宫以控制出血。

3.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伤及血管会引起持续性出血,常见于急产、巨大儿或手术助产等情况。宫颈、阴道或会阴部严重裂伤可形成深部血肿或大量外出血。准确缝合止血是关键,必要时需结扎血管或填塞压迫。预防措施包括规范助产操作、避免暴力牵拉。

4.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可引发凝血机制异常,导致产后出血难以自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使血液无法正常凝固。需及时补充凝血物质、输注血浆或血小板,同时针对原发病因治疗。

5.精神心理因素:过度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抑制子宫收缩,增加出血风险。良好的心理支持与疏导有助于稳定产妇状态,促进产程顺利进展。

产后出血的防治需结合高危因素早期识别与干预,动态监测出血量及生命体征,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策略以降低不良结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