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溶血性黄疸怎么办

2025.09.25 16:46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引发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治疗需针对病因,同时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并发症。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需明确病因。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G6PD缺乏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或药物因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停用诱发溶血的药物、控制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贫血,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光照疗法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蓝光分解胆红素,促进排泄。成人患者若胆红素过高,可考虑血浆置换或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诱导肝酶活性。

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血红蛋白变化,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或食物如蚕豆。患者需保持充足水分,促进胆红素排出。出现嗜睡、抽搐或黄疸急剧加重时,需立即就医,警惕胆红素脑病风险。长期溶血患者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脾脏情况,必要时评估脾切除手术指征。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减少溶血发作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