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2025.09.18 16:35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溶血、降低胆红素水平及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干预、光疗及输血支持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溶血性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或药物诱发溶血等。针对病因治疗是根本,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免疫反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脾切除术减少红细胞破坏。药物或感染诱发的溶血需停用相关药物或抗感染治疗。光疗是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主要手段,通过蓝光分解胆红素促进排泄。严重溶血或贫血时需输血纠正,但需注意血型匹配及输血反应风险。胆红素过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胆红素、血常规及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加重溶血的药物。光疗时注意保护眼睛及皮肤,防止脱水或发热。输血前需完善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输血后观察有无发热、溶血加重等反应。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可能需换血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患者出现嗜睡、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症状需紧急处理。长期溶血患者需补充叶酸预防巨幼细胞贫血,并随访有无胆结石等并发症。饮食宜清淡,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胆红素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