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反射性膀胱

2025.06.18 09:39

反射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膀胱失去正常控制功能,出现不自主排尿或排尿障碍的状态。常见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膀胱无法接收或执行大脑的排尿指令,转而依赖脊髓反射弧完成排空,形成异常的排尿模式。

反射性膀胱的典型表现包括尿失禁、尿潴留或两者交替出现。当膀胱充盈到一定容量时,脊髓反射弧被激活,引发不自主收缩,但缺乏大脑的协调控制,可能导致排尿不完全或突发性漏尿。长期存在可能引发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诊断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神经影像学及病史,明确神经损伤部位与膀胱功能的关系。治疗目标为保护上尿路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常用方法包括间歇导尿、药物调节膀胱收缩或植入人工括约肌等。

管理反射性膀胱需注意定期监测残余尿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或高压状态损伤肾脏。患者需接受排尿训练,学习触发排尿反射的技巧,如叩击下腹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膀胱过度活动,但需警惕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导尿操作需严格无菌,降低感染风险。合并尿失禁者可选择集尿器或吸水垫,夜间排尿障碍者需调整饮水量。康复过程中需综合评估运动功能、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