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引起的黄疸怎么治疗

2025.09.23 10:48

乙肝引起的黄疸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保肝退黄、支持治疗等。黄疸的出现通常提示肝功能受损或胆汁排泄障碍,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

乙肝病毒感染是黄疸的常见原因,治疗需以抗病毒为核心。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结合保肝退黄治疗,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重度黄疸或肝功能衰竭患者需考虑人工肝支持系统或肝移植。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病毒载量,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黄疸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不可擅自停药。合并肝硬化或肝癌高风险人群应定期筛查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学。部分患者黄疸消退后仍存在病毒携带状态,需持续随访。妊娠期乙肝相关黄疸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权衡用药风险。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倾向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