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引起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2025.08.27 08:30

乙肝引起黄疸的原因包括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受阻引发胆汁淤积、免疫反应加重肝脏炎症、病毒复制抑制肝脏功能、肝硬化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1.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乙肝病毒直接破坏肝细胞,使肝细胞无法正常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护肝药物和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细胞损伤。

2.胆汁排泄受阻引发胆汁淤积:病毒感染导致肝内胆管炎症或阻塞,胆汁无法顺利排出,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利胆药物和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缓解胆汁淤积。

3.免疫反应加重肝脏炎症: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攻击误伤肝细胞,炎症反应加剧胆红素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病毒复制可减少炎症损伤。

4.病毒复制抑制肝脏功能:乙肝病毒大量复制干扰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恢复肝脏功能。

5.肝硬化导致肝脏结构改变:长期乙肝感染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脏结构破坏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延缓肝硬化进展需综合治疗,包括抗纤维化和支持疗法。

黄疸的出现是乙肝进展的重要信号,及时干预可避免病情恶化。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既能缓解症状,也能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饮食调理和定期复查,以维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