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如何取出外耳道异物

2025.06.30 16:16

外耳道异物的取出方法包括冲洗法取出、使用镊子夹取、借助负压吸引、滴油软化后取出、就医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冲洗法取出:适用于较小且非尖锐的异物。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装入注射器,轻轻冲洗外耳道,水流方向应朝向耳道壁而非鼓膜,避免损伤。冲洗时头部倾斜,使异物随水流冲出。若异物为植物性材料或遇水膨胀,禁用此法。操作需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

2.使用镊子夹取:适用于位置较浅且可见的异物。选择尖端细小的镊子,在光源充足条件下操作,避免触碰耳道皮肤或鼓膜。夹取时动作需稳准,避免将异物推入更深位置。若异物为圆形或光滑,夹取可能困难,需改用其他方法。操作前可滴入少量麻醉剂减少不适。

3.借助负压吸引:适用于小而松软的异物。使用专用耳用吸引器,轻轻接触异物边缘,利用负压将其吸出。操作时需注意吸引力度,避免损伤耳道黏膜。若异物粘连较紧或位置较深,不宜强行吸引。吸引前可滴入少量润滑剂减少摩擦。

4.滴油软化后取出:适用于昆虫类异物。将植物油或矿物油滴入耳道,浸泡数分钟使昆虫窒息死亡,随后用冲洗法或镊子取出。油液温度需接近体温,避免刺激内耳。操作后需清洁耳道,避免油液残留引发感染。若鼓膜有破损,禁用此法。

5.就医处理:适用于复杂或高风险情况。若异物嵌入较深、形状尖锐或伴有出血、疼痛,应立即就医。专业医生可通过耳镜观察并选择合适工具取出,必要时使用局部麻醉。自行操作可能导致二次损伤,延误治疗可能引发感染或听力受损。

操作前需确认异物类型及位置,避免盲目尝试。动作需轻柔,减少耳道刺激。若出现疼痛、出血或听力下降,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或自行使用药物。儿童或配合困难者应由专业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