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外耳道异物如何治疗

2025.06.30 16:16

外耳道异物需冲洗法取出、用镊子或钩子直接取出、采用吸引器吸出、使用药物溶解或软化异物、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取出。具体分析如下:

1.冲洗法取出:适用于位置较浅且质地较软的异物,如小昆虫或碎屑。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外耳道,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避免损伤鼓膜。冲洗时需将患者头部倾斜,使异物随水流自然流出。操作前需确认鼓膜完整,避免冲洗导致感染或疼痛加重。

2.用镊子或钩子直接取出:适用于固体且位置明确的异物,如豆类或珠子。操作需在光源充足条件下进行,避免盲目操作损伤外耳道皮肤。镊子或钩子应沿外耳道壁缓慢进入,夹取异物后轻柔拉出。若异物较大或嵌入较深,需由专业人员处理,避免强行取出导致出血或穿孔。

3.采用吸引器吸出:适用于细小或松散的异物,如纸屑或棉花。吸引器头端需贴近异物,避免直接接触外耳道壁造成损伤。吸引压力应适中,过大可能引起疼痛或出血。操作时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因湿滑导致异物移动或残留。

4.使用药物溶解或软化异物:适用于某些可被溶解的异物,如蜡块或胶质。常用药物包括矿物油或碳酸氢钠溶液,滴入外耳道后需等待异物软化再行取出。操作时需避免药物过量或停留时间过长,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炎症。

5.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取出:适用于儿童不配合或异物尖锐复杂的情况。全身麻醉可确保患者无痛且保持静止,便于精细操作。手术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术后感染。术后需观察外耳道是否有出血或肿胀,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操作前需评估异物性质及患者耐受性,避免强行操作导致并发症。若自行处理无效或出现疼痛加剧、听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或自行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