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液传染是怎么传染

2025.08.27 08:31

血液传染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母婴垂直传播、皮肤黏膜破损接触、医疗操作污染等途径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共用注射器: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直接接触感染者血液,病毒随针头进入健康者血液循环系统。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或吸毒者共用针具是典型传播场景,血液中的病原体在极微量下仍具传染性。

2.输血或器官移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移植携带病毒的器官组织,病原体通过血管网络快速扩散。窗口期检测盲区或筛查技术局限可能导致传播,需严格进行供体生物检测。

3.母婴垂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或产道损伤造成母血与胎儿接触,病毒经脐带血或黏膜破损处侵入新生儿体内。妊娠晚期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4.皮肤黏膜破损接触:开放性伤口接触感染者血液或体液时,病原体穿透皮肤屏障进入毛细血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或日常创伤接触是常见传播场景,深层刺伤感染概率更高。

5.医疗操作污染:消毒不彻底的手术器械、牙科设备或透析装置残留污染血液,操作时直接侵入患者体内。内窥镜检查或注射治疗等侵入性操作需严格灭菌流程。

接触可能污染的血液后应立即冲洗消毒并就医监测,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避免非必要输血,孕期需完成传染病筛查,创伤出血时应使用防护用品隔离。医疗机构必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所有血液制品视为潜在传染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