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血液传染会得什么病

2025.08.27 08:31

血液传染可能导致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登革热。具体分析如下:

1.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长期未治疗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病毒在血液中大量存在,共用注射器或输血不规范是主要传播途径。早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部分感染者可能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2.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破坏免疫系统。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之一,如共用针具或输入污染血液。感染后潜伏期长,最终发展为免疫缺陷,易感染其他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药物可控制病情发展。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需通过检测确认。

3.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后分为三期,初期表现为硬下疳,二期出现皮疹,三期可能损害心脏、神经系统。输血或共用针具可能传播,孕妇感染还可传染胎儿。青霉素是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发现可治愈。

4.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虫叮咬或输血传播。症状包括周期性高热、寒战、贫血,严重时可导致脑疟或死亡。输入携带疟原虫的血液是罕见但可能的传播方式。预防以防蚊为主,治疗需使用抗疟药物,延误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5.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但输血也可能传染。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痛,严重时可出现出血或休克。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重点是防蚊和筛查献血者,避免输入感染血液。

避免共用注射器具,确保输血安全,使用防护措施减少接触风险。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检测,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