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妊娠期脂肪肝怎么办

2025.08.24 08:14

妊娠期脂肪肝需立即就医并住院治疗、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营养支持与液体管理、密切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必要时考虑提前终止妊娠、产后持续随访确保肝功能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并住院治疗:妊娠期脂肪肝属于急危重症,一旦确诊需迅速转入具备重症监护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期间需全面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医疗团队会采取综合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同时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营养支持与液体管理:患者常伴有严重代谢紊乱,需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及电解质纠正内环境失衡。营养支持以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流质为主,避免加重肝脏负担。液体管理需精确计算出入量,防止容量负荷过重或脱水。医护人员会根据实验室指标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机体获得足够能量。

3.密切监测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妊娠期脂肪肝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需每日检测转氨酶、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结果需及时干预,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监测过程中发现病情恶化,需立即调整治疗策略,防止出现不可逆性肝损伤。

4.必要时考虑提前终止妊娠:若病情进展迅速或出现胎儿窘迫,需通过剖宫产等方式尽快结束妊娠。终止妊娠是阻断疾病发展的关键措施,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手术时机需由产科与肝病科医生共同评估,权衡母婴安全后决策。

5.产后持续随访确保肝功能恢复:分娩后仍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项目,观察肝脏修复情况。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慢性肝损伤,需长期护肝治疗。随访期间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复诊,避免延误后续处理。

妊娠期脂肪肝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工作,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偏方。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焦虑可能影响病情恢复。出现呕吐、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呼叫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