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什么情况算难产

2025.04.10 08:07

难产通常指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包括产程延长、胎位不正、胎儿过大、母体骨盆狭窄、子宫收缩乏力等,具体分析如下:

1.产程延长:产程延长是指分娩过程超过正常时间范围,通常分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第一产程延长可能由于宫缩乏力、宫颈扩张缓慢等原因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则可能由于胎儿头部下降受阻或母体产道异常引起。产程延长会增加母婴风险,可能导致胎儿缺氧、母体疲劳甚至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干预。

2.胎位不正:胎位不正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如臀位、横位等。正常分娩应为头位,胎位不正会增加分娩难度,可能导致产道损伤、胎儿窒息等风险。胎位不正需在分娩前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必要时需进行剖宫产。

3.胎儿过大:胎儿过大是指胎儿体重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超过4000克。胎儿过大会增加分娩难度,可能导致产道撕裂、肩难产等并发症。胎儿过大需在孕期通过超声检查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分娩方式,必要时需进行剖宫产以避免母婴风险。

4.母体骨盆狭窄:母体骨盆狭窄是指骨盆结构异常或尺寸过小,无法容纳胎儿通过。骨盆狭窄会增加分娩难度,可能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窒息等风险。骨盆狭窄需在孕期通过骨盆测量确认,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必要时需进行剖宫产。

5.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子宫收缩力量不足,无法有效推动胎儿娩出。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窒息等风险。子宫收缩乏力需在分娩过程中通过监测宫缩情况确认,并根据情况使用药物增强宫缩或选择剖宫产。

难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产道条件等。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母婴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母婴安全。难产的预防和管理需从孕期开始,通过定期产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措施,降低难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