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吃结核药会不会导致尿结石

2024.10.28 17:48

吃结核药有可能会导致尿结石。

结核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尿液成分的平衡,从而促使尿结石形成。例如,吡嗪酰胺这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状态下,尿酸在肾脏排泄过程中容易析出结晶,这些结晶如果不断聚集增大,就可能形成尿结石。另外,一些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期间,可能因为药物副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身体水分摄入不足。尿液浓缩后,尿液中的成石物质浓度升高,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同时,抗结核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时间的药物作用对身体代谢的影响是持续的,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尿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从身体代谢的整体角度来看,抗结核药物还可能影响肾脏对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调节。肾脏是维持体内矿物质平衡的重要器官,抗结核药可能干扰肾脏正常的代谢功能,使钙、磷等物质在尿液中的排泄和重吸收出现异常。如果钙在尿液中的浓度过高,就容易与草酸、磷酸等结合形成钙盐结石。而且,结核患者本身身体较为虚弱,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身体的整体机能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态,肾脏的代偿和调节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也为尿结石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不过,并非所有服用结核药的患者都会出现尿结石,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饮食习惯、水分摄入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尿结石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