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要如何做

2025.08.11 14:17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需建立正向情绪支持、保持规律社交互动、引导合理认知调整、提供专业心理干预、鼓励参与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建立正向情绪支持:脑卒中后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需通过耐心倾听和积极回应传递安全感。避免否定负面情绪,可配合轻柔抚触或音乐放松。医疗团队应定期评估心理状态,必要时联合精神科制定干预方案。

2.保持规律社交互动: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易导致社交孤立,需安排亲友定期探访或参与病友小组活动。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维持原有社会关系,逐步适应集体康复训练,减少孤独感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3.引导合理认知调整:部分患者对后遗症过度担忧,需用通俗语言解释病情进展,避免夸大残疾风险。可借助成功康复案例建立信心,帮助区分现实困难与灾难化想象,逐步接受功能缺损并专注现存能力。

4.提供专业心理干预:针对创伤后应激或情绪障碍,由心理治疗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疏导。通过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缓解躯体化症状,严重者需配合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5.鼓励参与康复训练:将心理调适融入肢体功能锻炼,设定阶梯式目标增强掌控感。如通过抓握练习提升手部灵活性时,同步肯定微小进步,避免因急于求成产生挫败心理。

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需避免过度保护或催促,家属情绪稳定是关键。康复环境应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饮食需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定期复查时同步评估心理与生理指标,发现自杀倾向立即干预。药物调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