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儿童胳膊骨折后有哪些注意

2025.07.23 08:36

儿童胳膊骨折后需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保持饮食均衡促进骨骼修复、进行适度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关注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具体分析如下:

1.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限制活动防止断端移位。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确保稳定性。日常避免患肢负重或碰撞,睡眠时用软垫抬高减轻肿胀。若固定物松动或患肢出现麻木、苍白需及时就医。

2.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骨折后1周、2周、4周需拍摄X线片,确认对位是否良好及骨痂形成进度。医生会根据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方式或拆除时间。若发现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可能需手法复位或手术干预。复查时需携带既往影像资料便于对比。

3.保持饮食均衡促进骨骼修复:多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及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肉、鸡蛋,加速骨组织修复。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影响钙代谢。饮水充足维持血液循环,但骨折初期需控制饮水量减轻肿胀。

4.进行适度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拆除固定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活动关节,初期以被动屈伸为主,后期增加握力球等主动训练。训练强度以轻微酸胀为限,避免暴力牵拉。热敷可缓解僵硬,冷敷适用于训练后肿胀。若出现持续疼痛需暂停训练并就医。

5.关注心理状态减少焦虑:骨折期间儿童易因活动受限产生焦躁情绪,家长需耐心解释治疗过程,用玩具、绘本分散注意力。康复阶段鼓励参与集体活动,避免因恐惧动作而抗拒锻炼。疼痛明显时可配合轻柔按摩放松情绪。

骨折愈合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指甲发紫或皮肤温度降低提示固定过紧。避免擅自调整固定装置或使用偏方敷贴。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对比他人恢复进度。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伤口渗液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