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便秘怎么治疗

2025.01.08 13:42

慢性便秘的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生活方式:慢性便秘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肠道的生物钟,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稍坐片刻,培养排便反射。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像散步、慢跑、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推动粪便排出。另外,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卧,减少对肠道正常蠕动的抑制。

2.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关键。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水果如香蕉、苹果,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且体积增大,易于排出。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6-8杯水,水分可以润滑肠道,防止粪便干结。减少高脂肪、高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便秘症状。

3.药物治疗: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等,通过增加粪便中的水分和体积来促进排便。渗透性泻药像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能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等,可刺激肠壁蠕动,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促动力药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生物反馈治疗:主要适用于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这种治疗通过仪器将肠道活动的信息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这些信息学习如何正确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协调腹部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从而改善排便功能。一般需要多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约30-6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部分患者的便秘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5.手术治疗: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例如,对于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如巨结肠、直肠脱垂等导致的慢性便秘,手术修复或切除病变部位可能改善便秘症状。但手术有一定风险,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所以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慢性便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因为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同时,治疗应循序渐进,不要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刺激性泻药,如需调整治疗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