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狂犬病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2025.08.27 08:31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接触患病动物唾液、黏膜接触患病动物唾液、器官移植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被患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病毒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中,当动物咬伤或抓伤人体时,病毒可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伤口越深、出血越少,感染风险越高,因为病毒更容易在未暴露的伤口中存活并侵入神经组织。

2.破损皮肤接触患病动物唾液:即使未被咬伤或抓伤,若皮肤存在破损、溃疡或开放性伤口,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也可能导致感染。病毒通过微小伤口侵入,随后沿神经向中枢系统扩散。

3.黏膜接触患病动物唾液:眼睛、口腔、鼻腔等黏膜部位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唾液时,病毒可能穿透黏膜屏障进入体内。这类感染较为罕见,但仍需警惕,尤其是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的情况。

4.器官移植:接受来自狂犬病感染者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可能导致病毒传播。狂犬病病毒可通过神经组织或体液潜伏于供体器官中,移植后受体可能发病。

5.母婴垂直传播:孕妇感染狂犬病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母婴血液接触导致新生儿感染。这类情况极少见,但后果严重。

接触疑似患病动物后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或流浪动物的唾液,确保宠物接种疫苗以降低传播风险。若曾暴露于高风险环境,即使无明显伤口也应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