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质疏松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高

2025.07.23 08:37

骨质疏松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骨骼结构差异、生育与哺乳影响、运动量相对较少、营养吸收效率较低。具体分析如下:

1.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雌激素减少后,骨骼分解速度加快,导致骨密度下降。男性睾酮水平虽随年龄增长缓慢降低,但对骨骼的影响相对较小。

2.骨骼结构差异:女性骨骼天生较男性纤细,骨量峰值较低,骨小梁结构更稀疏。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速度相近时,女性骨骼因初始储备不足更容易达到骨质疏松标准。男性骨骼粗壮,骨密度更高,抗流失能力更强。

3.生育与哺乳影响:怀孕期间胎儿发育需要大量钙质,若母体钙摄入不足,会动用骨骼中的钙储备。哺乳期母乳中的钙也来自母体骨骼,长期多次生育可能加剧骨量流失。男性无此生理过程,骨骼不受类似影响。

4.运动量相对较少:女性平均肌肉量和运动强度通常低于男性,骨骼缺乏足够的力学刺激。负重运动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长期缺乏运动导致骨骼代谢失衡,加速骨质疏松发生。

5.营养吸收效率较低:女性肠胃吸收钙和维生素D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尤其绝经后更为明显。钙是骨骼主要成分,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两者不足直接影响骨形成。男性消化吸收功能衰退较晚,营养对骨骼的支撑作用更持久。

骨质疏松的预防需结合个体情况,避免盲目补钙或过度运动。定期检测骨密度,尤其绝经后女性更应重视。饮食均衡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度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避免吸烟、酗酒等加速骨量流失的行为。